
8 月 28 日至 29 日,2020 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服务“三创” 优秀学会建设项目“智慧畜牧”研讨会、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换届会议、福建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成立大会在福州市梅园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大会首次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来自全省各地的行业专家、学会理事等共 200 余人参加了盛会。8 月 28 日下午,成立了福建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并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领导成员,同时换届选举了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第二届理事会领导成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洲猪瘟防控关键技术沙龙活动,还召开了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十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和福建省畜牧业协会六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
8 月 29 日上午,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林伯全教授主持了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服务“三创”优秀学会建设项目“智慧畜牧”研讨会开幕式,省科协学会学术部吴凌副部长、省畜牧兽医学会黄一帆理事长、省农科院黄勤楼副院长、福建农林大学动科学院陈吉龙院长、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周斌教授、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黄瑜所长、省畜牧总站黄宏源站长、福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朱裕富调研员和省畜牧业协会薛永钦会长等领导和专家教授出席了开幕式,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黄一帆理事长、省科协学会协会部吴凌副部长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福建省生猪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周伦江
开幕式结束后,福建省生猪产业体系首席岗位专家周伦江研究员主持了福建省科协服务“三创”优秀学会建设项目“智慧畜牧”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了 8 位专家作学术报告,分别为沈华伟的“生猪养殖过程中智能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周斌的“非洲猪瘟的防控及其复产案例分享”、李忠华的“泰拉霉素的免疫调节和抗炎症作用的研究”、黄宏源的“规模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要点”、王楠楠的“非洲猪瘟 qPCR 检测解决方案”、孙志勇的“母猪批次化生产模式及定时输精技术应用效益”、欧伟业的“猪场生物安全落地促进蓝耳病转阴实践”和陈清森的“浅析规模化养猪企业防非设计与实践效果”。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黄一帆理事长
在开幕式上,黄一帆理事长代表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致辞。他说,一年来,学会围绕服务“三创”优秀学会建设项目的主旨精神,积极组织专家助力福建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开展了智慧畜牧业课题研究,目前规范化猪场智慧创新管理平台和创新驱动服务站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并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当前畜牧业绿色发展已经形成共识,学会和协会今后要进一步携手发挥科技人员的优势主动作为,在服务“三创”优秀学会项目建设的引领下,打造畜牧兽医科技服务新平台,鼓励从事应用研究的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养殖大地上,真正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新形势下的福建畜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省科协学会学术部吴凌副部长
在开幕式上,吴凌副部长代表省科协学会学术部对 2020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全省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在致辞中他特别指出,此次学术年会与省科协服务“三创”优秀学会建设项目“智慧畜牧”研讨会结合起来,且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召开,很有特色,不仅丰富了会议内容,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通过学术研讨,在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措施上出新成果,在生猪稳产保供上做出新成绩。
福建省畜牧总站黄宏源站长
黄宏源:当前福建畜禽污染综合利用率已达 9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 100%,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黄宏源站长指出:一是由于缺乏统一、规范要求,各地在推进畜禽粪污污染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执行标准不一,资源化利用不当而导致环境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标准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误区。三是种养主体分离,种地不养猪,养猪的不种地,种养不匹配的问题普遍存在,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还没有打通。四是部分养殖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配套的粪污储存设施,没有防止粪液渗漏。目前一些新建场和扩建场都存在上述这些问题,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就是要落实源头减量措施。当前福建省生猪产业正处于提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保留下来的猪场是生猪稳产保供的中坚力量,全省各地养猪协会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猪场构建种养结合养殖模式,推进生猪产业绿色发展,为生猪稳产保供做出积极贡献。
福建省畜牧总站教授级高级畜牧师沈华伟
沈华伟:建设智慧畜牧业,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畜牧生产,是畜牧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非瘟常态化下破局猪场管理难题的一条出路。在会上,他从畜牧养殖电子脚环、智能赶猪道、巡检机器人管理平台和“人工智能+沼液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4 个方面,详细讲解了“畜禽养殖过程中智能化新技术”,给猪场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此外,他还对专利申请、推广应用、设备费用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周斌教授
周斌:当前猪价高位运行,如何复产掘金成为每个养猪人的期盼。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周斌教授在会上谈到,疫病控制是当前猪场的生命线,所以复产关键就要做到成功防控“非瘟”。他建议猪场应采取整体监控策略,对饲料监控、饮水环境、车流监控、人流监控、传播媒介等全方位进行风险评估。

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发展部经理王楠楠
王楠楠:“非瘟”疫情常态下,猪病检测备受猪场关注。会上,来自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区基因分析部农业基因组学市场发展经理王楠楠对此专门作了详细讲解。她还从简便的样品采集、快速的样品采集、高纯度的核酸纯化,精准可靠的检测等多方面,都做了相应产品推介。
福建农林大学动科院俞道进教授
下午会议由福建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理事长俞道进主持,有 6 位专家先后作了专题报告。
硕腾猪业务部李忠华博士
李忠华:一般蓝耳不稳定时不适合疫苗免疫时,养殖户又该如何防控蓝耳呢?本次大会上,硕腾猪业务部李忠华博士也带来解决方案。李忠华博士介绍了泰拉霉素免疫调节和抗炎症作用的研究情况。他指出,泰拉霉素可以引起炎症细胞的凋亡,抑制炎症细胞的坏死,还可以直接抑制前炎症因子的产生,在治疗蓝耳病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宁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孙志勇
孙志勇:宁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总监孙志勇就当前批次化生产模式在会上做了介绍。他指出,对比连续生产模式,批次生产模式能确保猪场实现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批次间有充分的物理隔离屏障、批次猪群之间可执行清洗、消毒及干燥,降低批次间人材物等的交叉污染,降低免疫与给药次数,减少人猪接触,降低劳动强度,确保免疫效果。他同时强调,批次化生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
浙江美保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欧伟业
欧伟业:蓝耳灭活苗“兰立定” 能快速产生细胞免疫,可降低病毒载量,安全且高效,“兰立定”二免后病毒载量迅速下降;不稳定场后备猪并群前,需要连续普免 3 次;二元、三元混合“非瘟”复产场后备及 1 胎,间隔 2 周免疫两次,蓝耳抗原转阴。同时,死胎木乃伊下降,生产平稳。欧伟业还谈到,禁抗以后该如何防控蓝耳?他认为要先“干掉”蓝耳病,让种群蓝耳抗原转阴,才能减少细菌继发感染,从而减少抗生素使用,而“兰立定”是当前形势下猪场的不二之选。
海新集团养殖事业部技术总监陈清森
陈清森:就规模化养猪企业如何防非的问题做了分享。他说过去生物安全过硬的猪场大概率能顶到现在,早期危险主要是猪车,幸存场成为“印钞机”。其中,一般都自有洗消自有物流的现代化母猪场多数防住了,但防控难点主要在合作农场,位置、防鼠工程与食材安全一开始没有到位实施。目前这些猪场每天仍然有 60%的概率被穿透,如果没有快速响应的体系,很容易“重伤”、 “久伤”。他认为,只有周周坚持做拔牙练习,利用过去的经验和有效的防控,防控效果才会好;从长远来看,在龙头带动下的产能会快速提升,主要大企业防好只是时间和代价的问题,部分小场做好代养工作是最好的出路。福建省农业银行的代表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的代表分别就惠农贷款、生猪保险相关情况,作了简要介绍。下午 6 时许,短暂而紧张的年会落下了帷幕。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年会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学术观点明确,指导性强,收获颇丰;决心把疫病监测、物理隔离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到防控非洲猪瘟第一线,为我省猪场复产、生猪稳产保供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