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畜牧兽医网
地 址:福州市鼓楼区铜盘路6号农房大厦5层
电 话:0591-87856764
摘要:2018年8月3日,非洲猪瘟首次在辽宁发现,并迅速蔓延。该病具有急性、高热、高死率等特征,如何控制甚至净化国内非洲猪瘟,已成为整个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生猪年出栏量占全球50% 以上,散户、低生物安全小型猪场的存在以及规模化猪场在生物安全管理上的欠缺和漏洞,我国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本文通过介绍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以及国外净化非洲猪瘟成功的案例,阐述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疫管理,以供生猪养殖企业借鉴。在政府部门的科学引导下,每个猪场都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非洲猪瘟必定能在中国得到有效的控制。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以高热和高死亡率为特征。强毒株造成的急性感染,症状表现为高热、食欲减退、昏睡、虚弱、卧地不起、腹泻和以及妊娠母畜流产。感染猪的死亡通常出现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7~10天。自20世纪20年代在肯尼亚被首次发现直到1957年前,非洲猪瘟 (African Swine Fever,ASF)的暴发一直局限于非洲,1957年葡萄牙报道了此病的发生,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扑灭。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非洲猪瘟传入多个欧洲和美洲国家,在欧洲,包括荷兰、意大利、法国、比利时、马耳他,在美洲,包括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海地和巴西。尽管非洲猪瘟危害巨大,但经过多年的努力,ASF已经在这些国家得到了净化。直到2007年6月,ASF传入高加索地区,同年7月格鲁吉亚,8月亚美尼亚,11月俄罗斯,2012年乌克兰,2013年白俄罗斯,2014年,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相继报道,2017年,意大利、捷克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等暴发ASF。在我国,2018年8月,于辽宁省沈阳市首次报道了ASF疫情,存栏 383 头,发病 47 头,死亡 47 头。之后河南、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天津、山西、云南、湖南和贵州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道ASF疫情。
1 病原体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虫媒双链DNA病毒,拥有较大的基因组(170-194KB),含有151个开放性阅读框(ORFs),可以编码150-200种蛋白质,其基因组变异频繁,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是一种正二十面体对称结构病毒,病毒直径200nm,其中直径为70~100nm的DNA核心位于病毒中间, 直径为172~191nm的二十面体衣壳和含类脂的囊膜包裹着病毒外周。共有22个基因型和一个血清型,其中血清型又可以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的血细胞吸附特性划分为8个血清组。本病病程短,病死率高,且无有效疫苗和治疗药物,致死率可高达100%。 在自然条件下ASFV比较稳定,特别是在有机物的环境中, 存活的时间较长。在受污染的栏舍内ASFV能保持传染性高达 1个月,在未煮熟的肉片、香肠等肉制品中存活3~6个月。在常温条件下, ASFV在在鲜肉和腌肉中存活140d,在带骨肉中可存活150d。所以,ASFV极具传染性和易传播性,一旦感染,对养猪企业造成的危害巨大。 2 传播方式 了解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是防止其传播的重要办法。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主要途径有4条,包括:(1)森林循环:疣猪、野猪、软蜱之间的传播;(2)野猪-栖息地循环:野猪、野猪制品、栖息地之间的传播。(3)蜱-猪循环:家猪、软蜱之间的传播;(4)家猪循环:家猪、猪肉制品之间的传播。研究表明,野猪-栖息地循环、家猪循环两个为国内蔓延的主要方式,家猪循环的主要传播因素有感染的生猪运输,以及污染的泔水、肉制品等。同时猪群密度和人口密度对病毒的传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有报道表明,鸟类也能作为蜱虫的传播途径。葡萄牙暴发ASF后,在对发病猪进行了扑杀的同时,对猪舍周围蜱虫栖息地进行检查和清除,最终ASF在爆发5年后被彻底根除,证明了蜱虫能长期保持感染的能力。因此,确保猪舍没有鸟类动物栖息地,是有效控制蜱虫的一个基本要求。最新的研究发现,厩螫蝇(Stomoxys calcitrans)也能够传播非洲猪瘟,螫蝇采含有ASFV病毒的血液后 0~72 h,在不同部位检测到 ASFV,这为本来就难以防控的非洲猪瘟又增加了防控难度。 3 实验室诊断 在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方面,PCR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包括普通 PCR、荧光定量PCR、多重PCR、等温扩增技术,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也可以作为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有效方法,其敏感度高于等温扩增法;另外血清学检测,包括ELISA抗体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等,也可运用于检测。常规的PCR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在猪感染ASFV的早期检测到病毒核酸,这样更为简单、高效、成本低,对早期ASFV的检测具有重要作用。 4 国外净化情况 尽管非洲猪瘟危害巨大,很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净化措施和办法,通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也从中积累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西班牙和巴西作为全球第三、第四生猪出栏国家,在非洲猪瘟净化方面有非常成功的经验。西班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将整个西班牙划分为“无疫情监测区”和“感染区”;建设“流动兽医临床团队网络体系”;一旦确认出现ASF,可对所有感染群全面扑杀,并对周边猪只做样品调查等,从首次发病到彻底根除用了35年时间,从实施净化到根除用时10年。巴西从首次发病到根除才用了7年,在非洲猪瘟净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按全国生猪养殖的分布特点、猪肉企业的密集程度等,区分不同风险程度,分地域进行控制和根除;并建立疫情通报系统,接收、处理全国所有兽医的疫情汇报;禁止感染区、风险区内的猪自由移动;彻底清洗、消毒可能受到污染的交通工具、建筑及物品;对有出血症状和繁殖障碍的猪、冷冻猪肉、屠宰场进行检测等。巴西从真正从制定根除计划到彻底根除非洲猪瘟,只用了4 年时间。而俄罗斯由于一系列原因,如监测系统不完善、存在大量低生物安全水平的农场等方面,在非洲猪瘟净化上未能获得成果。 5 生物安全防控 5.1人员管理 建立双层隔离区,任何进入猪场内的员工必须通过两次隔离。个人在第一层隔离区,隔离3天。第一次隔离,采取衣物、手机、皮肤等物件表面样本,送实验室进行PCR检测,监测呈ASFV阳性的个人,不得进入第二层隔离区。进入第二层隔离区,所有衣物、洗刷用品等都由场内消毒后统一提供,不能穿戴私人衣服及携带私人物品进入猪场,包括衣物、鞋帽、钱包等。如果带入必须用品,如手机等,必须臭氧消毒24小时以上,并在消毒后套上薄膜袋,且只能带入生活区。在第二层隔离区,隔离3天,进入猪场前,必须再次通过PCR检测,呈阴性才能进入猪场。 5.2 车辆管理 外来车辆不能进入猪场。虽然车辆可以通过清洗、消毒等方式清除传染源,但难免会留下死角,从而增加消毒不彻底带来的风险。如果猪场的饲料加工车间在猪场附近,饲料场与猪场之间必须设立隔离墙,对饲料车间进行隔离分区。场内运输用饲料车,也严禁出隔离区。场内自用车辆必须定期去除杂物、泡沫清洗剂浸泡、高压热水冲洗、消毒、干燥等。如果有条件,进入猪场附近的运输玉米车辆,在消毒后,也必须通过PCR检测,呈阴性才能进入饲料车间。 5.3 进出物资管理 猪场工作人员用餐,统一由外面煮熟后配送。不购入新鲜食品、蔬菜等。这样可以避免由于生蔬运输带入污染的危险性。存放饲料的仓库须设立臭氧熏蒸点进行熏蒸消毒,直接运到仓库的饲料要密闭消毒至少2h后进入饲料车间。购入的必须药品通过和员工一样的双层隔离验收才能进入猪场。 5.4 饲料及原料进行风险评估 饲料传播途径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猪场应该详细了解饲料的成分及其来源,对供应商进行饲料风险评估,以避免污染的原料进入猪场。评估内容包括原料来源和贮存,饲料生产贮存运输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风险防范控制。ASFV在自然条件下十分稳定,OIE建议使用60℃加热20min, 或者56℃加热70 min以达到灭活病毒的效果,有条件的猪场使用饲料原料自行高温制粒,否则对原料进行核酸监测。 5.5 水源及场内消毒管理 水源,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生物安全的因素,往往被很多猪场所忽略。很多猪场的水源来自附件的河流水、地下水等,而水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保证其生物安全的达标,所以,猪场使用的水,必须通过消毒等措施。漂白粉作为常用的猪场消毒药,在饮水中加入0.3-1.5g/L计量,可起杀菌除作用。同时,三氯异氯尿酸具有高效、广谱、安全等特点,是一种极强的氯化剂和氧化剂。在饮水中使用对细菌、病毒、真菌、芽孢等都有杀灭作用,对球虫卵囊也有一定杀灭作用(消毒计量为4-6mg/L)。有必要取猪场用水送检,对水源质量进行评估,如硬度、水中农药残留、酸碱度、重金属残留、是否含有猪群易感染的细菌和病毒等,以确保所用水的安全性。 氢氧化钠1-2%浓度的水溶液,可以用来对猪场地面、料槽等进行消毒。猪场内猪舍之间的道路,可以铺洒生石灰。10%苯以及苯酚可以用于车辆和相关设备的消毒。 5.6 有害生物管理 根据ASFV的传播途径,应该对猪场内或附近的不利生物,包括野猪、鸟类、野生动物、蚊子、苍蝇、蜱等,采取隔离在场外的措施。搜索附近是否有野猪等啮齿类动物,对这些动物进行排查、迁移等。非现代化猪场,通常由木头和石头建成,蜱可以隐藏在这些材料中,检测场区是否有蜱的存在,并定期喷洒杀蜱虫药物,确保场内无蜱虫的存在,有条件对场附近区域进行除蜱工作。对猪场内部进行大扫除,在主干道定期进行消毒工作,注意猪舍环境卫生,必须清查猪舍内部的杂草或死角的垃圾残留,不留消毒死角,定期灭鼠灭蚊蝇,不给老鼠、苍蝇等留有生存的条件。猪场安装防虫网、防鸟网,以防蚊虫和鸟类等进入到栏舍内,切断ASFV的空中传播途径。 6 小结 我国生猪出栏量庞大,是世界第一,占全球50%以上,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规模化猪场比例越来越高,小散户数量在减少,但是数量依然比较大,2016年,年出栏500头规模以下的猪场,占整生猪产量的60%,这种情况下,会存在低生物安全猪场的现象。Cappai S等根据2011-2016年期间在撒丁岛的家猪爆发ASF数量,利用模型评估,发现生猪的非法贸易、数量、移动、感染的野猪以及猪场的数量为最主要的生物学风险因素。以散户为主题的养殖模式,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将是防控非洲猪瘟首要和有效的手段,这需要从猪场建设、饲养管理、人流和物流管理等方面加强改善;同时加强疫病监控,定期进行饲料、隔离区、人员携带物品等进行样本的PCR检测,以防控未知的风险;加强一线员工生物安全的培训,提高人员共同防疫的认识,让生物安全细节能落实到位。西班牙颁布了非洲猪瘟根除计划,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10年后成功根除了非洲猪瘟;俄罗斯,ASF自2007年起流行11年,依然未能获得明显的效果,而巴西则利用7年的时间根除了非洲猪瘟。这些事例说明净化非洲猪瘟将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工作,养猪企业要长期生存下去,只有严格执行各项生物安全措施,才能在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中获得胜利。 (第一作者:胡斌,工作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来源:《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