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畜牧兽医网

地 址:福州市鼓楼区铜盘路6号农房大厦5层

电 话:0591-87856764

研究表明仔猪处理液中猪蓝耳病病毒的检出率更高,且更省时省力省钱!

作者:转自:陈芳洲 硕腾猪业   发布时间:2018-07-11 11:16:08

处理液主要指的是仔猪阉割和断尾时的浆液性渗出(包含血液和血清)。有研究表明,处理液中PRRSV-RNA的检出率比血清中高(Lopez et al., 2018)。


介绍

PRRS对美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亿美金,打破传播循环,生产PRRSV阴性的断奶猪是PRRS防控和清除的里程碑。


目前美国在繁殖猪群中监测PRRSV的工业标准包括每月从30个随机选择的断奶仔猪(5头合成一份)中检测血清样品中的PRRSV RNA(6个PCR反应)。


从仔猪中采集血液十分耗时,需要两个得到良好培训的人员,并会引起仔猪的应激。这些缺点,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


2010年,开始使用口腔液监控猪群的健康情况。然后现实中很难采集哺乳仔猪的口腔液。


因此本文主要探索商品化猪群的处理液采集以及其在PRRSV监控中的应用。

处理液的收集步骤

1、通过将一次性塑料袋放置于干净的塑料桶中(图1-1)。


2、然后用一次性纱布(即奶酪布)覆盖桶的顶部来收集处理液。纱布形成凹陷,用橡皮筋固定于塑料桶上面(图1-2)。


3、采集仔猪阉割和断尾的组织,放入纱布,然后将纱布连同组织取下(图1-3)。


4、 收集处理液(图1-4),然后将处理液从塑料袋转移到无菌的50毫升锥形离心机塑料管中(图1-5)。记录本次处理液来自哪些仔猪。


image.png

图1  处理液的收集步骤(Lopez et al., 2018)

处理液在PRRSV监测中的应用评估

1、实验设计

从四个哺乳到断奶的猪场采集12组样品,采样时间距最近一次PRRS暴发时间不等,最长的是27周。每一组样品包含当天所有处理仔猪的处理液。30头仔猪的血液采集自同一群体的病弱和生长过慢的仔猪,包含雄性和雌性。所有样品都送到爱荷华州立大学进行常规的PRRSV的RNA检测。对处理液和血清中PRRSV进行测序。


2、结果

每一个实验组在处理仔猪时(去势和断尾)时采集的处理液的体积如表1所示。每一窝的平均的处理液采集量为2.17mL,每头仔猪的平均采集量是186μL(0.186mL)。



image.png

12组处理液样品中10份为PRRSV阳性(Ct值≥37为阴性)(83.33%),PRRSV阳性样品的Ct值从22到35不等。对应血清中,只有8份是阳性(66.66%)(每一组血清有一个血清集合为阳性,就判定对应的组别为PRRSV阳性;每一组包含30头仔猪,每五份混合为一份)。处理液和血清中PRRSV毒株序列完全相同都为野毒株。


 表2 处理液和对应血清样品中的PRRSV 定量RT-PCR检测结果,和PRRS暴发时间和采样的间隔时间及全群免疫MLV或者FVE(临床野毒暴露)的周数(Lopez et al., 2018

image.png

讨论

采集处理液需要十分注意生物安全,不能让环境中的物质污染处理液。处理液与北美繁殖群标准的PRRSV检测方法相比检出率更高,可能与处理液采样的群体更大更方便相关。该方法不仅省时,还比标准方法省钱。


每个月进行标准的血清学方法检测30头仔猪的血清需要花150美金,对应的处理液可以检测6次,涵盖几百头仔猪。另外,一个2500头母猪的猪场,每周断奶1550头,产活仔数大概是1650头,每周用处理液检测大概花费100美金(每周四个处理液样本)。使用北美繁殖群PRRSV检测标准每周检测同等规模的猪只的花费是8250美金(每5份混合在一起,需要330个PCR反应,每个25美金)。


无论采取怎样的采样策略,更频繁的检测更多的猪只能帮助猪场更敏感的检测PRRSV和其他病原。从而帮助猪场尽快检测到PRRS的暴发,在低流行水平检测到病原,并进行防控。


尽管如此,还需进一步评估处理液检测PRRSV和其他病原在猪群水平的敏感性。

启示

1、处理液主要指的是仔猪阉割和断尾时的浆液性渗出。临床条件下,猪场工人能很方便的收集处理液。


2、过收集和监测处理液,能够更频繁的检测更多的猪只是否感染PRRSV。


3、处理液是疾病检测系统的重要提升。可以增进PRRSV的防控和清除项目的进展。


参考文献

Lopez, W. A., Angulo, J., Zimmerman, J. J., &Linhares, D. C. (2018).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monitoring in breeding herds using processing fluids. Journal of Swine Healthand Production, 26(3), 146-150. 


编者:陈芳洲(chenfangzhou@webmail.hzau.edu.cn)

审阅:刘爱民博士(liuxx063@umn.edu)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