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畜牧兽医网

地 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73号国贸广场1408室

电 话:0591-87856764

全年无休的福建兽医“110”

作者:学会秘书处   发布时间:2023-11-06 11:41:27

江斌同志自1984年分配到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以来,长期在基层从事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为我省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为广大养殖户的増效增收以及我所的科研推广工作默默地奉献着,他用自己实实在在的作为体现了我院科技人员心系养殖户,在服务“三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先争优,在生产实践中善于发现和解决技术难题,为我院的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图片4.png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福建省畜牧业发展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涌现出许许多多不同饲养规模的养殖户(包括养鸡户、养鸭户、养猪户、养羊户以及其它养殖专业户),他们当中大多数都处在养殖的起初阶段,没有经验,更缺乏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江斌同志利用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水产疾病诊疗中心这个平台,充分发挥专业知识扎实和临床经验丰富的优势,全心全意为广大养殖户服务。服务养殖户王发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5年12月初的一天早晨,闽侯县养殖户王发东急匆匆地提了一大袋病死鸡,找到诊疗中心江斌同志进行诊疗,该养殖户当时饲养肉鸡1万羽,已病死3000多羽,焦虑万分,经江斌解剖化验后,确诊该病是一种叫做传染性法氏囊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原因是缺乏相疫病防控知识,没有做这种疫病的疫苗免疫。通过江斌同志的指导,该养殖户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从那以后,王发东的鸡场在江斌同志的悉心指导下,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大幅度提高,十几年来养殖过程中从不发生大问题,现在每年出栏肉鸡100万羽,利润达200多万元。为了保证服务时间,江斌同志每天7点上班,晚上7点下班,中午也没有休息,十几年如一日,牢记使命,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除了开会和出差外,几乎没有为自己放过一天假,也没有节假日,就连每年的正月初一也不例外,有时晚上还要加班出诊。2012年5月的一天,接近晚上6点,江斌同志接到郊区某奶山羊养殖户的电话,说她养的一只母羊出现难产状况,病情危急,此时江斌同志二话不说,立即驱车一个多小时前往施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母羊和小羊都保下来了,养殖户感 激万分,等江斌同志回到家时已近晚上11点。

 图片5(1).png 

江斌同志来自农村,他深知农民搞养殖是非常艰辛的,一方面要防范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还要防范动物疫病风险,相比之下动物疫病的风险更大,若做不好疫病防范工作往往会全军覆灭,所以在服务态度上,江斌同志对待广大养殖户如同自己的亲人,态度热情,耐心讲解,有时还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如何养殖和如何防病治病,对养殖户提供“全天候”和“全科式”的服务,服务时效长,服务诊断的畜禽种类多,并且病例治愈率高,他这种不忘初心、真情为民的精神得到广大养殖户的广泛好评和赞誉。在他带领下,诊疗中心科技服务团队已经成为福建省农科院服务全省乃至周边省份养殖户的一个重要窗口,被媒体誉为福建兽医“110”。

图片6.png 

江斌同志在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水产疾病诊疗中心这个服务平台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在服务内容上力求扎实有效。第一:做好门诊的动物疾病诊疗工作。经过他和同事们的不断努力以及许多养殖户们的口碑相传,目前,诊疗中心已经发展成为农科院面向福州市乃至全省的重要的畜禽疾病诊疗服务平台。中心成立20多年来累计诊治各类疾病14万多例,总体治愈率达90%以上,可为养殖户减少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0多亿元。第二:重心下移,下场服务。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江斌同志累计下乡下场达2000次以上。每当省内大中型畜牧场遇到重大疾病困扰时,他都会亲自下到基层第一线为养殖户排忧解难。2009年8月的一天,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罗主任打电话给江斌同志,说该县的一家水牛养殖场陆续出现十几只大水牛突然发病死亡,找不出病因,请求协助诊断。江斌立即带领助手驱车前往现场,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以及取样化验,诊断该养殖场水牛死因是由于巴氏杆菌感染所导致的,确诊后江斌同志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水牛场很快控制了疫情。第三:重视科企合作。江斌同志在服务我省畜牧企业过程中非常注重调研和科企合作,不断提高畜牧企业的科技含量。以连江县华翔蛋鸡场为例,在服务实施过程中,江斌同志每年都深入该鸡场10多次,采集200-400份不同阶段鸡群的病料组织学、血样、鸡蛋进行相关疫病和抗体监测,适时掌握该场鸡群的免疫情况和疫情动态,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免疫程序,并提供相应的防疫疫苗。通过几年的合作,该场鸡群的全程成活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目前的94%,大大地提高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图片7.png 

“无抗蛋”是人们关心的热点,也是政府职能部门十分关切的问题,更是养殖场面临的技术瓶颈。2016年江斌同志与华翔蛋鸡场共同研发“蛋鸡无抗蛋生产技术”,通过两年多的研发,江斌从种苗、饲料、管理、防疫以及蛋品等5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目前该项目研究已取得成功,该场所生产的鸡蛋完全可以做到无抗生素残留,同时蛋鸡的产蛋性能也较大幅度的提高,每只鸡年产蛋量由原来的15公斤提高到19公斤,生产的鲜鸡蛋获得2017-2020年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以及2016-2019福建省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该项目的研发成功每年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400万元。2018年江斌同志做为领衔专家,建立了(连江县丹阳镇华翔蛋鸡场)福州市专家工作站,同时被福建省农科院设立为科技示范基地(连江华翔蛋鸡健康养殖科技示范基地),这些合作共同体的建立有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第四,积极推广新技术和培训人才。江斌同志平时准备了各种畜禽疾病防控的PPT,每年都要赴全省各地大型养殖场以及各市县动物疫控部门向广大养殖户和专业技术人员授课10多次,受训人员达1000多人次,授课内容包括畜禽疾病防控以及我党的富民政策,并免费向养殖户们发放各种疾病防治科普书籍和有关技术宣传资料,此外,每年为福建省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临床兽医20多人次。第五:电话和微信咨询服务。在平时工作中江斌同志每天都要接听50个以上来自全省各地养殖户打来的咨询电话以及微信咨询,内容涉及养殖技术、疫病防控、市场流通等方面,对此他都能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一一回答。第六:探索新形势下服务模式。近些年来,特别是2016年来随着福建省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粪污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各城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福建省畜禽养殖户正悄然转型,小型养殖户以及不具备畜禽养殖条件的养殖场逐渐被淘汰。以福州市生猪产业为例,在高峰期全市共有大小养猪场1万多家,年出栏生猪近400万头,经几轮产业结构调整后,目前只留下160家有资质的规模养猪场。养鸡场和养鸭场也有类似的情况。在养殖场数量的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服务养殖行业,江斌高级兽医师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改变和拓宽科技服务渠道问题。由于养殖户减少导致门诊看病也减少,若要扩大业务量,就要主动地与保留下来的规模化养殖场开展技术对接,采取“保姆式”精细化服务模式。在他的带领下,目前诊疗中心科技团队正将工作重点转到服务全省300多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积极参与这些规模化养殖场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在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提供精细化服务,为养殖场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促进这些规模养殖场不断的发展壮大。

江斌同志在工作过程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也善于在生产实际中发现科研线索,十几年来为畜牧兽医研究所提供了大量富有价值的科研素材。早在1997年,他首次在临床上发现了番鸭肝白点病例,经过动物病毒室科研人员的深入研究,发现该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这一科研发现以及相关的后续研究,使得我所在该领域的科研工作中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在2006年之后,江斌同志再次在门诊中发现一种会导致多种雏鸭发生肝出血和肝坏死的新型病例,经过他和动物病毒室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现已查明该病是由变异的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新病。江斌同志在诊治动物疾病过程中对一些疑难病例或临床杂症善于剖析,把疑难问题作为科研课题。2005年9月,一位来自闽清的养殖户提着几只病死鸭叫江斌同志诊治,经检查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新病,这种病死亡率高,会导致鸭盲肠肿大坏死,用一般抗生素治疗不好,是危害福建省农村放养鸭的主要疫病,他立即组织诊疗中心科研人员深入古田、屏南、闽清、连江等地进行调研和深入研究,最终确诊该病是由一种新型的杯叶吸虫所致并筛选出敏感治疗药物,这项科研成果解决了我省许多县乡兽医技术人员多年来悬而未决的大问题,在学术上填补了该项目国内外空白。除此之外,江斌同志还向牧医所相关研究组选送了大量其它有价值的病料(如白肝病、新型病毒性肝炎、羊鼻腺瘤、鸭传染性浆膜炎等)。他参与的项目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农科院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神农福建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1项。

近10多年来,江斌同志还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加班加点,结合自己长期兽医临床的工作经验,先后主编撰写了《鸡鸭疾病诊治实用技术》、《猪病速诊快治》、《鸭病速诊快治》、《羊病速诊快治》、《鸽病速诊快治》、《畜禽寄生虫疾病诊治图谱》、《肉兔养殖实用技术》等17本专业科普书籍和科技文章80多篇。迄今为止,这些科普书籍总发行量达30多万册,为农村文化建设基础性工程—“农家书屋”添砖加瓦。这些专业书籍及论文的内容覆盖面广、影响深远,发行后受到广大农民养殖户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普遍欢迎与认可,对普及科普知识、推广畜禽疾病防治新技术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江斌同志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科技为核心,以经营求活力,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服务模式,既做到了面向全省养殖业发展,面向重点龙头企业的“大服务”,又重视面向千千万万小养殖户的“小服务”;既做到了365天没有节假日的“全天候”服务,又做到了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全链条”的技术支撑;既做到了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的有效衔接,又做到了科技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他在平凡岗位上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尽心尽职地耕耘着,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只是在这样平凡的服务“三农”和服务科研工作中,体现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对事业的无限执着,也在工作中不断地实现自我。 


来源: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