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畜牧兽医网

地 址:福州市鼓楼区铜盘路6号农房大厦5层

电 话:0591-87856764

刘秀梵院士:我国新城疫病毒的进化和基因VII型疫苗的研发及应用

作者:转自:养殖宝平台   发布时间:2018-12-08 16:21:25

image.png

以下为刘秀梵教授分享总结:

(分段标题为编者添加)


新城疫(ND)是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的传染病,在我国也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中规定优先防治和重点防范的5大动物疫病之一。它在我国存在已有近90年的历史。1990年代以来,ND在我国出现了新的流行特点,免疫鸡群非典型ND频发,家养水禽特别是鹅群也大面积暴发流行,给我国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提高我国的ND防控水平并提供高效的防控产品,我们对我国新城疫病毒的进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研发出基因型和抗原性与流行株完全匹配的基因VII型疫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新城疫各基因型研究概况

  • 分子流行病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发现1990年代以来在鸡群和鹅群流行的NDV强毒的优势基因型为VIId亚型,同时在局部地区偶有基因IX型等其他基因型强毒的散发流行;

  • 发现我国曾一度广泛使用的中等毒力活疫苗I系苗(Mukteswar株)已在有些地方的鸡群中进化为强毒

  •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NDV基因组的第二种长度为15192nt,这是1960年代以后出现的晚期基因型(V、VI、VII、VIII)毒株的特点,为NDV基因组的进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 发现基因VIId亚型NDV强毒偏好在家禽免疫淋巴器官中的复制、引起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造成的损害均显著高于早期基因型(I、II、III、IV)毒株;

  • 证实我国1990年代后期新出现的所谓鹅副黏病毒病,就是由基因VIId亚型NDV引起的发生于鹅的ND,其与鸡源基因VIId亚型强毒没有宿主特异性和致病性差异,可以交叉感染病。



二、非典型ND在免疫鸡群中频发的原因

研究发现近20年来我国免疫鸡群中非典型性ND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常用疫苗毒株与鸡群的优势流行株之间基因型不匹配,且存在显著的抗原性差异,因此免疫鸡群发生强毒感染时仍可大量复制和排出病毒,造成流行。


三、基因VII型ND新疫苗研究进展

我们应用反向遗传技术创制出免疫原性强、毒价高、毒力低、与当前优势流行株匹配性好的基因VII型ND疫苗种毒A-NDV-VII,在此之前我国生产的所有ND疫苗的种毒都是从国外引进,因此这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ND疫苗种毒。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获国家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该疫苗免疫效力显著高于目前最常用的LaSota疫苗,不仅产生更坚强的临床保护,而且抗体水平高2~3log2,抗体上升提前1wk,与LaSota疫苗相比清除强毒的能力提高10~100倍,能有效控制免疫鸡群的ND和鹅的ND。

创制的基因VII型ND新疫苗现已进行了规模化生产,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我国自大规模使用基因VII型ND疫苗以来,ND的发病呈直线下降趋势,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很少发生免疫鸡群的非典型ND,除鸽群中可分离到基因VIb亚型强毒外,在家禽包括水禽中已很难分离到NDV强毒。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