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畜牧兽医网
地 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73号国贸广场1408室
电 话:0591-87856764
从今年6月份开启的中美贸易战,我国被迫对美国大豆这一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众所周知道,大豆的副产品之一——豆粕,是畜禽饲料配方中的重要原料之一。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国内大豆的价格在只需上扬;由此也带动了国内畜禽饲料价格也在水涨船高,增加了本就薄利的国内养殖业的成本。
这种情形,会一定程度降低国内畜禽饲料工业和畜禽养殖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可能是美国发动贸易战的险恶用心之一。
然而10月26日,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批准发布的《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两项团体标准,将从根本上、彻底消灭美国的这种险恶用心。
这两项新团体标准是基于多年的研究,与现行的2008年版《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产蛋后备鸡、产蛋鸡、肉用仔鸡配合饲料》国家标准相比,两项团体标准增设了粗蛋白质、总磷上限值,下调了部分指标的下限值,增加了限制性氨基酸品种,重新划分了动物生长阶段,增加了我国特色养殖品种黄羽肉鸡的相关指标。
这种标准的变化,对低蛋白日粮对养殖动物的营养保障问题,专家研究结果及国内相关养殖企业应用实践表明,该标准的指标设置完全可以满足养殖动物生长需求,不会降低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也不会影响畜产品的生产周期。
随着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低蛋白日粮配制技术发展,在合理添加合成氨基酸和酶制剂的前提下,配合饲料中粗蛋白和磷的水平可以显著降低。
两项标准的出台,将有效减少豆粕等蛋白饲料原料用量。
据测算,猪配合饲料平均蛋白水平下调1.5个百分点,有望将生产1公斤猪肉的蛋白质消耗从0.45公斤降至0.39公斤,降幅达13%;蛋鸡、肉鸡配合饲料蛋白水平也将降低约1个百分点。
新标准在全行业全面推行后,养殖业豆粕年消耗量有望降低约1100万吨,带动减少大豆需求约1400万吨。
朱毅表示,中国的科学家从很久以前就在推动禽畜饲料蛋白含量的调整,因为中国养殖业长期存在蛋白成分过高的问题。过高的蛋白质一会使吸收率变低,二会让动物的肝肾负担过重。
这是我国饲料和养殖业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国情大力推进节本降耗和源头减排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说明:转帖请注明“兽药药理与处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