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畜牧兽医网
地 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73号国贸广场1408室
电 话:0591-87856764
三、当前中国生猪产业现状
1.生猪供需结构
2.生猪养殖分布广泛
我国生猪养殖分布比较广泛,但相对集中在粮食主产区。前十大主产省为:四川、河南、湖南、山东、云南、湖北、广西、广东、河北、江苏。四川养殖量位居全国首位,其出栏量占全国总出栏量10%左右,消费流向比较好。我国居民对猪肉消费习惯主要以热鲜肉消费为主,就决定了生猪养殖地和消费地比较近。另外中东部气温适宜,水源方便,有利于生猪生长,中东部以及南方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多,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国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东北地区养殖量也比较大,主要供往京津冀内蒙一带,东北地区也有养殖优势,饲料成本比较低,铁路陆运交通便利,地域辽阔适合规模化企业发展。
图7 中国生猪养殖区域分布图(2016年数据)
数据来源:芝华数据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是主要消费群,猪肉调入量巨大,2016年这些经济圈有代表性省份的猪肉供需缺口量数据显示,上海190万吨、广东187万吨、浙江151万吨、北京131万吨、天津127万吨、福建77万吨、海南76万吨等。
图8 各省猪肉调出量
2016年,国家发布“十三五”生猪产业发展规划规定,将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广西、海南和重庆划为生猪养殖重点发展区,以供北上广深等沿海城市生猪需求。为保护水资源和环境资源,长江中下游和南方水网区的两湖、长三角、珠三角一带规划为约束发展区。东北地区、内蒙古和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地区地域辽阔,粮食资源充足,适合养殖规模化发展,增长潜力大。山西、陕西等西北地区地域宽广、可实行规模化发展,但是受缺乏水资源、民族饮食习惯不同、养殖基础薄弱等的限制,定为养殖适度发展区域。
图9 十三五生猪发展规划
数据来源:芝华数据
3.养殖模式多样
(2)根据养殖阶段专业分工划分
4.龙头企业引领养殖模式发展
5.猪周期拉长
最近三轮“猪价格周期”梳理:
(1)2003年5月-2006年5月,历时37个月。
(2)2006年6月-2010年4月,历时47个月。
图10 猪价格周期
图11 猪价格波动周期
数据来源:芝华数据
(3)2010年5月-2015年3月,历时59个月。
(4)2015年4月至今
图12 芝华生猪自繁自养头均养殖利润
图13 猪成本趋势
四、中国生猪养殖发展趋势
1.消费升级推动产业升级
如果我们把猪肉消费主力算成是70后、80后、90后人群,由于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健康的消费理念,消费者对安全、优质、品牌和特色猪肉产品更加喜好,消费越来越多样化。消费升级倒推产业升级,安全、健康、有特色的产品将是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产业链上游积极向下游延伸,下游企业也开始往上游拓展。
猪肉终端需求可分为:低端安全猪肉(饲料喂食)、中端有机猪肉、高端地方特色猪肉。
2.养殖向标准化、专业化发展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正处在规模化发展起步加速阶段,生猪养殖专业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未来行业龙头不断纵横向整合壮大,其他养殖户将走专业化分工,生猪养殖模式将会越来越标准化、专业化。除了传统的繁育到肥猪出栏一体化的养殖模式外,种猪培育→仔猪哺育→育肥饲养,各养殖阶段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比例将不断增加。
3.养殖区域分布调整,冷链物流体系完善
4.产业与金融深入结合
由于生猪养殖天然周期的存在,生猪价格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即“猪周期”。猪周期对整个产业链影响巨大,猪价上下波动,产业链上下游经营利润极不稳定,市场风险很大。产业规避风险的诉求很迫切,从国内外市场发展经验来看,生猪产业融合金融工具将成为产业上下游规避风险、稳定生产的趋势。
生猪产业目前国内已有探索的金融工具有期货+保险和饲料原料套保,国内生猪期货品种已立项获批,距离上市也指日可待。金融工具的运用对生猪产业乃至全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章转自猪业视角,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删除。